不留蛛丝马迹!静脉扫描或取代指纹扫描
新闻要点

不留蛛丝马迹!静脉扫描或取代指纹扫描

 


     腾讯数码讯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计算机科学教授威利·苏西洛(Willy Susilo)表示,手掌静脉扫描将成为未来支付或者智能手机解锁一种新型生物认证方法。得益于苹果iPhone5S和三星Galaxy S5两款智能手机,指纹扫描很快成为一种主流技术,但它如何跟静脉扫描PK呢?

     苏西洛表示,指纹扫描器存在“暗机关”,虹膜和静脉扫描可能会在未来取代它们,使用指纹支付并不是一种安全的认证方法。指纹是可以很轻易地从物体表面复制出来,因此它并不安全。静脉和虹膜扫描最主要优势之一就是,不会留下任何“印迹”。今年将出现的大多数静脉扫描传感器并不需要与身体的接触,这就意味着不会留下任何可以被复制的蛛丝马迹,可以防止欺诈使用。

     2002年,日本研究人员曾向外界演示了指纹扫描器如何被一个价值仅10美元的家居用品所“戏弄”。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指纹系统并不能监测出按在它们上面是否是本人的真实手指。根据日本研究人发表的论文,造价便宜的树胶手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造手指”)可以骗过配置顶级传感器的指纹识别设备。

     当时,IT行业的安全专业人士布鲁斯·施奈尔(Bruce Schneier)表示,这一发现让人感到震撼。 “这一研究结果足以彻底毁掉指纹识别系统,让那些形形色色的指纹生物公司倒闭。让人惊讶的这还只是轻描淡写。”施奈尔表示。

     去年9月,在苹果iPhone5S发布时,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也“戏弄”了这款设备上面的指纹扫描器。混沌计算机俱乐部研究人员首先从手机玻璃表面拍下了用户的指纹,然后制成了一个假手指,它居然把iPhone5S解锁了。这个实验结果再次表明,指纹生物识别并不可靠,应该避免使用。

     尽管如此,许多设备生产商仍在继续使用着指纹识别器。三星最新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5可以让消费者借助指纹识别来用PayPal进行购物支付。苏西洛表示,因为便宜,所以指纹扫描器还将被继续使用,但是虹膜或者静脉扫描技术将最终胜出。

     目前,在瑞典隆德大学的商店和咖啡店已经在使用一种静脉支付系统,它是由隆德大学的学生弗雷德里克·莱福兰德(Fredrik Leifland) 开发的。莱福兰德认为,这套系统是全世界第一款静脉扫描系统。目前,这套系统已经拥有了1600用户。

     美国公司Biyo与富士公司合作,开发出了全球第一款连接静脉扫描和信用卡支付终端。富士公司表示,这款设备的错误率非常低,仅为125万分之一,它将为静脉扫描在商店的应用打下基础。

 

来源:腾讯数码